■特约撰稿 郭安丽
春节过后,全国房贷平均利率继续上升,2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6%,相当于基准利率1.114倍。对此,央行副行长潘功胜3月9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房贷利率的确略有上升,但从长周期看,利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总体上符合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和趋势,并会积极支持居民特别是新市民购买住房的合理需求。
房贷平均利率持续明显上升
全国房贷市场最新数据“出炉”。2月份,全国首套房和二套房贷平均利率依然保持上升趋势,分别达到5.46%和5.79%,房贷市场继续保持收紧的态势。2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6%,相当于基准利率1.114倍,环比上升0.55%,同比上升22.15%。
数据显示,2月份,北京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33%、广州为5.37%、深圳为5.44%、上海为5.06%。一线城市平均利率处于5.06%至5.44%之间,其中,上海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最低,为5.06%,较上月上涨0.02个百分点、广州上涨0.03个百分点、北京和深圳与上月持平。
数据显示,2月份,在全国35个城市533家银行中,有53家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上升,占比9.94%;有7家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降,占比1.31%;有469家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与上月持平,占比87.99%。
其中,19家主要银行中有15家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已超过基准上浮10%,较上月新增4家。银行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最低为基准的1.063倍;最高为基准的1.16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行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分布在基准上浮8%-10%之间。不论首套还是二套,民生银行均统一实行上浮20%的房贷利率,个别支行的二套房贷款利率甚至要上浮30%。兴业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上浮10%-15%,二套则要上浮15%-20%。平安银行、交通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上浮15%,二套房上浮20%。
“从以往情况看,新年伊始,各家银行贷款额度应该比较充裕,但今年各家银行房贷利率却纷纷上浮,贷款额度收紧,甚至暂停放贷。”融360分析师李唯一表示,从今年各家银行房贷利率纷纷上浮,贷款额度收紧,房地产继续收紧是大趋势。
央行回应利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面对持续上升的房贷利率,在3月9日举行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央行副行业潘功胜在回答关于中国货币和金融政策方面的若干问题时,对于2018年房地产市场影响颇大的金融市场政策有了回应。
“房贷利率的确略有上升,但从长周期看,利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潘功胜表示,商业银行综合考虑负债端利率上升和房地产的风险溢价,对住房贷款利率自主进行定价、扩大利率的浮动区间,总体上符合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和趋势。
在住房贷款政策方面,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会督促商业银行严格落实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对住房贷款执行差别化定价,积极支持居民特别是新市民购买住房的合理需求。分析人士指出,这也意味着针对首套房与二套房的差别化信贷政策,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有评论指出,在房地产调控的过程中,银行会出于房贷风险的考虑,宁愿牺牲掉一些刚需以及改善型购房需求,也要将房贷利率调整到与其风险相匹配的程度上来。不过,在个人购房信贷政策方面,潘功成特别指出将支持“新市民”的合理购房需求。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人口在城市举家落户,鼓励对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及技术工人实行零门槛落户。分析人士指出,这类“新市民”,或者拥有高学历,或者拥有特殊技能,在未来很可能还将享受到办理住房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从房贷数据、央行表态以及房地产调控的需求来看,未来商业银行会继续调整房贷利率与风险的匹配度。李唯一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房贷利率的上涨将成为它们的必然选择,而随着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态度更加明朗,可以预测未来房贷利率仍有上浮空间。
房地产金融风险可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要标本兼治,有效消除风险隐患。而在房地产金融风险方面,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审慎的房地产信贷政策,我国的房地产信贷质量总体上良好,房地产金融风险是可控的。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是不到1%,整体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是1.85%,这是含政策性银行的,除掉政策性银行是1.74%,显然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的水平好于整体贷款的不良率水平,其中个人贷款的不良率只有0.3%。”潘功成在记者会上说。
我国在住房贷款的发放上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比较审慎的政策。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住房平均首付比在33%以上,2017年新发放贷款的平均首付比在37%。潘功成表示,这也是在国际上非常审慎的住房信贷政策。
不过,潘功成也坦言:“我们也关注到个人住房贷款、家庭部门杠杆率增长速度有点快,个别的房地产企业可能在财务方面比较激进,会有一些风险,这些我们都在密切关注”。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是普遍关注的风险点。一方面,要着力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控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发挥金融工具的匹配性,支持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应当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厘清相关主体责任边界,避免多头管理。健全地方债务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地方债务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