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画家杨东平 胸中有丘壑 妙笔画梅花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时间:2009-05-20 15:08

当代著名画家杨东平

胸中有丘壑 妙笔画梅花

——记当代著名画家杨东平

■CUBN记者 陈长青 吴健

       一位国画家,能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获得一次最高奖已属难能可贵,而一年内能连续获得三次最高奖,就更为不易了,福建省画院的著名青年画家杨东平就获得了这一殊荣。他的山水画《闽山情》和《闽山闽水》分别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6年和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青绿山水画《永远的武夷》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小幅工笔重彩作品展”最高奖。

       一

       杨东平出生于福建闽侯,这是一座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著名古城,素称“八闽首邑”。这里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福建闽侯昙石山遗址距今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林森、林详谦、林徽因等均是闽侯籍的历史名人。

       杨东平深受家乡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及耕读传家的纯朴风气熏陶和滋养,慧根早生,对青山绿水、花卉植物特别痴迷,喜欢写写画画,自幼就显示出艺术的天分和对大自然之美的敏锐感受。少年时期,他就师从著名篆刻家周哲文、著名画家郑乃珖学习书画,勤学苦练,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后又负笈远行,拜师求学于中国冰雪画创始人于志学、著名山水画家刘宝纯、宋雨桂、张登堂等名家,1994年入中央美院国画系深造,得到姚有多、田黎明等老师指导。在此期间,他细心研习唐、宋、元、明、清山水名家之作,心追手摩,探其精髓,感悟颇多;此后他踏访名山大川,临摹写生,眼界大开;他博采众长,精心求索,切磋琢磨,技艺大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的丰富阅历,使他年纪轻轻就在冰雪画、山水画、青绿山水画的领域中崭露头角,独树一帜。

       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杨东平悟出的真谛是:在大自然中,山水交融相依,形成生命的源泉,孕育万物生机;山水博大精深,既用宽广的胸怀包容人间万物,又用豪迈奔放的气慨荡涤世上污浊;山水气象万千,展示了自然和谐之美,自由生命之美,创造更新之美。崇敬自然,乐山乐水,追求和谐的精神,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明薪尽火传的永远动力。有这样的感悟,有这样的哲思,胸中自有丘壑,作品自然内涵深邃,意境幽远,清新超脱,灵感动人。

       二

       杨东平的故乡山山有松竹,户户有兰菊,沃野中还有一片令人瞩目的万株梅林。松之高健,竹之高雅,梅之高傲,兰之高贵,菊之高洁,都是他所喜爱的气质和品格,也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之一。在诸“君子”之中,他尤喜画梅,这其中蕴涵着他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悠久文化的自豪,对先辈的敬仰之心。林公、严公、觉民烈士等英雄,都有梅一样的品格和节操:坚贞不屈、奋发向上、高风亮节、不畏艰险、特立独行,这也是一种民族之魂。面对他们,杨东平总感到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杨东平经常带着这样的思想情怀,徜徉于家乡的梅林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探究更新更好的表现手法。经过艰苦的求索和实践,他在审美观念上,寻求由清雅之美向阳刚之美转化,在结构造型上由折枝型向主干型转化,并创立了自己的一系列笔法、墨法、章法和设色技巧。他认为梅花的精神气质,就在于傲骨和坚毅,这可通过梅干的铁骨铮铮,梅花之迎寒怒放得以展现,为此他往往以燥笔干墨塑老干如铸铁、如顽石的质感,如苍龙盘屈的力感,并用柔笔点缀出梅花冒雪吐芯的勃勃生机,营造“雪欺花更红”、“古干新花意自奇”、“傲骨伟姿气凛然”的境界。

       杨东平画梅除了着力研究梅花的精神气质之外,还注意意境的创造。他认为:“意境的创造是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熔铸的产物。”因此,他往往在梅林、梅海中深入生活,体察炼意,更像古人踏雪寻梅那样,在特殊境界中寻找诗情画意,创造意境,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饱满。

       三

       艺术观念、艺术思想的革新无疑是重要的,因其涉及艺术的精神指向。但只有观念的转变还是不够的,还赖于艺术语言、艺术技巧的革新,赖于自家艺术语言的完整性和完美程度。就中国画而言,又集中表现于笔墨问题。唐代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后世画家将笔、墨并列看作艺术之归宿,明末的恽南田认为“气韵藏于笔墨,笔墨都成气韵”。杨东平继承发扬的正是这种内美与外美、精神与笔墨的统一观。他认为,笔墨的运用既是画家的基本功,又是自我修养的表露,直接与画家的人品、胸怀、个人特征、文化修养、丰富的阅历等密切相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才、德、勤、修养缺一不可。

       杨东平求艺于南北画坛大家的经历,在冰雪画和山水画上的创作经验,给他带来许多宝贵的艺术财富,使他在画梅花时,更有悟性,更有创意,更好更灵活地运用技巧,营造氛围。他主张笔墨技巧的运用要服从意境,这些主张体现了笔墨与意境的统一。看杨东平先生画梅之作,笔墨纯粹地与客体、与主体、与气韵、意境、精神化为了一个整体,或枯笔勾皴复点淡淡湿墨,或横笔皴擦虚虚实实,使画面刚柔相济,反差相衬;老干凝厚,新花活泼,折枝多姿,形神兼备,充满蓬勃生机和昂然之气,既是形式美,亦是内在美,既是笔墨的丰富变化,亦是梅之骨气、正气、生气、清气的生动体现,实现了梅花的气质、画家的追求、伟人的精神境界的完美结合与和谐统一。“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杨东平在梅花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展示了自己的胸臆襟怀。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