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索中采撷生命的浪花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左力       时间:2019-11-18 09:59

陈光全.jpg

陈光全,1963年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1978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近3年,之后复读高中,于1983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学期间入党。1987年毕业后入职于现中国中化集团工作14年,2001年后供职于四环生物产业集团CEO岗位10年,2002年获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届EMBA,并取得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企业自由投资人。

学习与工作之余,在经济与管理相关刊物上发表20余篇专业论文,编、著出版有《简明世界管理名人手册》《经济与精神情感》《青春的悸动》等书。《生命的思索》为作者出版的首部诗集。


书截图.jpg


■ 文/左 力

我先生将多年零星偶感成篇的诗作稿整理完成,以《生命的思索》结集出版,拟请我帮忙找位业内名人为书作序。我觉得,他人过中年,初出诗集,如人之半百,幸得“娇女”,定有几分欣喜,亦有几分忐忑。他想让她在公立医院平安出世,并由名家接生,愿望当然美好,可我要一时去寻觅既了解他人品,又了解他作品的名人又实属不易。就这样,我便自作主张,写上几句话,助其接回“娇女”。我以为,对我先生而言,只要让她顺利诞生,就算如愿以偿了。

他期待个人诗集的问世,如同想再添个闺女一样,是他心中多年未了的夙愿。

其实我不怎么懂诗,虽然从事文字工作多年,但毕竟是个电视新闻行业的媒体人,平日遵循的报道原则,是准确、公正、全面、客观。作品的字里行间,几乎没有诗情画意下的含蓄。好在我还读过几本书,对诗如其人有丁点儿感觉。我先生的诗不怎么晦涩,不那么飘渺,不十分朦胧,也不完全鸳鸯蝴蝶,倒是比较直白,想象空间不大,基本能够读懂。加之我们相识32年,“银婚”纪念都已经翻篇。与其说我能读懂他的诗,不如说能读懂他的人。因同乡、同学和夫妻之缘,以为甚是了解,妄自序之。

先生与我相同,出生在湖北省公安县;先生与我不同,生长在一个多兄妹的农村贫寒之家。他受当家母亲的影响最深:穷则思变,变则求胜,不懈追求,拼搏进取,总相信有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他把这种精神赋予为自已的《使命》:



不贪春的雨露

不恋秋的浓雾

哪怕有一丝阳光

我会节节进步


是草,我使劲生长

是花,我绚丽开放

而我,无论生命的短长

把每一段人生的乐章

演绎成歌者的绝唱



他对家庭、对朋友、对事业有着强烈的爱心和责任,这是我作为妻子最为安心之隅。因为父亲年富力强时的双目失明和母亲常年劳作患上严重胃疾,1978年,他高中毕业便回乡务农,时年不足16周岁。两年多地地道道的农民生活,他用增加家庭劳动力的笨办法,也是当时的唯一办法,和哥哥、母亲一起,还清了贫困之家数年累积所欠的生产队“超支”款。这时,即便没有任何“资本”,他还是向当家的母亲提出了“越穷越要读书”的想法。重进中学校园,他比学校任何一位在校生都懂得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又是一个两年多下来,1983年夏,他以高考全校文科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他用复读,撞开了通往城市“吃商品粮”的大门,也正因为复读,使家里两个妹妹“自愿”辍学;同样因为复读,我俩相识,开启了我们大学之后的恋爱之窗。

他的这段历史,使他有别于纯粹读书出来或者当兵出身的同龄人。他感恩故土的养育,虽然童年和少年时代让他常常饥不饱腹,但也磨砺了他的意志:要想改变自己,唯有努力奋斗。正因为他有《棉田歌之扯棉梗》般的经历:“一把弯铁钩/紧绕棉梗蔸/双腿蹲马步/咬牙往上抽/棉梗千千万/户均七八亩/连根拔地起/哪堪腰和手/城中少男女/纯棉绫罗绸/谁知身上衣/丝丝血汗流”,他才怕荒芜青春,怕浪费生命。他说,“即使手脚闲着,大脑也该思索”。

比之其他出身农村和走出农村的“孩子”,他更依恋故土。因为耕牛踏过的泥泞道路上,也曾留有他积雨的脚窝。以至于多年后伫立窗旁,看到京城夜空悬挂着的月牙儿,他仍是满腹思乡:



月牙儿长出的夜晚

我的思念在心底缓缓升腾

我思念长出的夜晚

月牙儿在天边慢慢地腾升


其实月牙儿长得很像

很像我小时候用过的割镰

一点儿也不像

不像我此时的思念

因为我想象中思念的样子

一定是十五十六的月圆

但我的思念催促着我

怎么也不能等到月圆那天

他拉我趴在窗台上切切地望着

想偷偷地托月牙儿捎去

——我心底的眷恋


可惜月牙儿不是风筝

我没有一根可以拽动的线

好在今夜的天空没有乌云

我思念中的故乡一定能看见

看见月牙儿

和月牙儿驮着的

思念 



先生爱严母甚于慈父。母亲57岁时因胃下垂手术感染的医疗事故永远地离开了他,那时他参加工作不到5年,给予母亲经济和精神上的抚慰还十分有限,他一直觉得终身无以为报。从他的《母亲》组诗里,我感受到他对心目中这位影响了他一辈子的伟大而平凡的农民母亲的深深眷念。他把所有的报答之爱,倾注给了家贫年代因为他的外出求学而更加忍辱负重的兄长和妹妹,尤其是他们的下一代。二十多年风雨过后,大家庭中的六个小字辈,无一不在成长的关键节点上得到先生的关怀和帮助。他倍感欣慰的是,现如今,孩子们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在城市中自食其力地工作和生活,这可否视为他在生命中谱写的家族诗篇?

一个人生命的步履,终归有放慢直至停止的时候,但一代一代人生命的足音,终将响彻下去,这或许成为上一代人的骄傲。

先生说,他一生最值得回忆的生命篇章,是他1983年至1987年的“金色四年”。他感谢时代,让他遇到了一位令人十分尊敬的教育改革家——武汉大学刘道玉校长。他感谢学校,让他得到了伯乐式的好师长,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胡春芳教授和副书记彭元杰老师,还有与他差不多有同样经历考入武大,留校做他大一年级学生辅导员的叶永刚老师。就是目前已是武大知名金融届教授的叶永刚老师,当年让他打消了从金融专业转学中文系的念头。天时、地利、人和,当初武汉大学学分制改革和鼓励学生业余科研创新的校策,给了他在经济管理学科之外,选修哲学系和中文系课程的机会;他在大学一年级就被选进由院、系老师组成的武汉企业经营管理咨询小组,作为学生得到了最早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大学期间,他虽说谈不上“学霸”,但学校甲等奖学金、院系尖子学生、学校优异学生、优秀学生党员或优秀学生标兵等荣誉他一个都不少。短短四年,他在公开发行的企业管理和经济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并有《经济与精神情感》等3本专著和编著的书籍在毕业后出版。也正是这些在专业方面的“业余科研成果”,淹没了他在一些报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他将拳拳学子之心,抒写在他《母校》的诗行里。

他在大学最后和最大的收获,当属俘虏了我,成为他生活中的伴侣。

以故乡为代表的乡情,以母亲为代表的亲情,但愿是以我为核心而非为代表的爱情,以大学为代表的母校情和学子情,无不倾注着先生浓烈的情怀。他没说,也不会说,因为他总是“装”,装得那么严肃;他写了,写在诗里,毕竟,他浓郁的情感,在情不自禁之时,总要找一个表达的途径,抑或寄托的方式。

他在《别故乡》里自言自语,“独行寒冬/骋车北去/事涌心头/看万千枯木/稍瞬即逝/睹一叶扁舟/江心泛流/思乾坤气候/怎这般摧枯拉朽/叹天地广袤/怎这般眷恋荆州”。

大学之后,他被分配进了现在名为中国中化集团的公司,在这家央企大系统里,他埋头苦干了14年多后,在副厅局级企业集团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的岗位上,完成离任审计后辞职,几乎来不及调整心绪,便被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聘请作了10年的CEO,并在职就读了清华大学的首届EMBA。在这家民营企业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重组出让后,他再一次选择了离开。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此他成为了“自由投资人”。这一角色的改变,他便成了只做投资企业的股东,不需自己亲力亲为地经营企业,可以择机做一些自认有价值的事情,写一些不时迸发而出的感悟。

诗是生命的积淀。我不敢妄评先生诗的好坏,但我敢肯定他以诗之名流露的真诚。“我是一台榨汁机/以诗的名义/把生命中的感悟切成片/放进去/插上电源/榨制出没有掺和蜂蜜的/点点滴滴/品一品/酸涩/但就好那口/原味 或者/原趣”。他的诗集中的作品写于两个时段,小部分写于大学和大学之后的5年间,大部分写于最近的3年里。在那个现在回想起来是一晃即过的遥远的五六年间,他是在用青春和激情抒写对奋斗和爱情的思考;而在最近“知天命”的前后三年多时间里,他作为诗作者,表现出的是浓厚而真挚的思亲之情、思乡之情、爱的体察之情,甚至不忘坐在爱情的坝上,去设身处地,或者隔岸观火。

年轻时,我们只知道树叶的春绿,不会去想秋后的叶黄;我们只懂得欣赏百花的芬芳,不去想她入泥的惆怅。只有当我们懂得生命的时候,我们才会为生命留下诗行。所谓积淀,就是不仅仅拘泥于观察的表象,这是这个集子里大部分诗稿的突出特点。但当我们拥有积淀时,蓦然回首,我们已是人老珠黄,不再年轻。所以这些诗,就在因为不懂得生命和懂得生命以后的两者之间彷徨。

诗是生命的思索。生命是顽强的,顽强得如风中雪松,可以饱受各种摧折;生命是脆弱的,脆弱得如臂旁之瓶,哪怕一不小心,便可碎破;生命如花,五彩绚丽,但花开过后也会花落;生命如时,有白昼的光鲜,也有黑夜的浑浊。也正因如此,才会有对生命的思索。

在《生命的思索》里,主要是生命的年轮,滚至不惑之后对生命的感悟:一人ー事,一花一木,一春一秋。透过这些表象,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生命的启迪。以诗之名,思索人生。

诗人当有情。乡情、友情、亲情、爱情是生命的主题,也是思索的主题。围绕这些主题的思索中,流溢着作者浓浓的感情。在这篇从爱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春雨里》里,我知道,他和我都没有这样做,但他确实写的是我们曾经的心境。因为我理解了他的那份情感。



那不驻足的春雨

敲打着你窗前的雨褡

我撑着那把苏格兰花格伞

伫立楼下

只想看看你

亲手贴的窗花


我装着看雨

其实望着窗花

我装着看窗花

其实是对你的牵挂


我的心跳得像雨

雨滴落在伞上的声音

只是不想让你觉察

默默地站在雨中

隔窗挥手  无话


……


你空空地   下楼  没带伞

雨下得好大

你跑进大雨里

捂着风飘起雨浇洗的长发

跑进我伞里

紧紧靠着我  手握着手

假装帮我

撑扶轻轻的伞把


我们撑着那把苏格兰花格伞

伫立楼下

像你窗前的雨褡

挡住那不驻足的春雨

掩藏你流不尽的泪花



诗人当有心。用心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后提炼、凝结成行行心语。即使对那束路边的小野花,也绝不斜眼放弃。“小野花/总站在那/岁岁年年/发芽/生长/开花/自然衰败/再开花/没人问她为啥//小野花/只要不连根拔/绞过/又发/又开花/一茬一茬/只接受你的注视/不接受你的浮夸//……因为小野花的这种品德/让我常常经过时折腰为她蹲下”。

诗人当有血有肉。在生活的痛处,生命也会沮丧、惆怅、落泪,甚至感怀、沉沦和颓废。如天命之年,观秋的荷塘,在夕阳下,看那满塘的落荷。“秋临/故乡/荷叶早早地凋零/零落在江南的荷塘//莲坠/落荒/枯瘦的荷杆撑住低垂的头,莲蓬/成为一个个空瘪的乳房//我踌躇/我忧伤/我仿佛在忧伤荷/其实是忧伤我//我知道,我不如荷/她春来叶旺,夏到花香/可我皱老了就不再青春/谁来再做仙子的偶像?”

我读了他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之后,又读了他的《我微笑着走向天堂》。

诗人当针砭时弊,更当褒扬“正能量”。先生写儿时记忆中的蚂蝗,“记得少时拔秧/秧田总有蚂蝗/听见洗秧水响/常来叮在腿上// ……/小小蚂蝗/如此为虎作伥/吸血生养/终归翻肠曝日下场”;在《满口跑火车的朋友》一诗中,更是说有些“朋友”,“压根儿不在铁道上行走/而是跑在/自己随意的舌头和雌黄的牙口//……//满口跑火车的朋友/天佑地佑皇帝佑/军通政通处处通,因为/某领导的秘书的干儿子的侄媳妇的孙女婿/是他大表舅”。

当然,诗更应该体味到社会中的美好。比如在拥挤的地铁里的一场“美丽相遇”。“地铁里/拥挤/你用足/亲吻了/我的履//‘对不起’/一句简单的话语/一脸的内疚和歉意/我才发现红脸颊/映衬黑长发/飘逸  是多么美丽//你用一种偶然/安排了一次美丽相遇/甚至让我被踩过后/还一直摩踵珍惜”。

诗人的内心天生是浪漫的。有谁会想起天边的晚霞,是太阳婚庆上的礼花?有谁能看到天边的浴帘上有欲落的水滴?有谁能看到白日太阳的婚纱已更换成绛紫色的睡衣?



太阳婚庆上的礼花

涂抹了西天边的晚霞

那轻轻飘远的烟雾

在一抹变种的红中夹杂

远远地,挂在那儿


一天的婚礼结束了

如同结束了一生的童趣

花车不再鸣笛

络绎的人们散去

我猜想光彩一天的新娘

太阳 正拉上彩帘沐浴


你看,天边的浴帘上有欲落的水滴

你看,白日的婚纱已更换成绛紫色的睡衣


我能看见远山那座瓦状的红房

半透明的玻璃镶嵌在白灰色的墙上

玻璃里面太阳的背影

和那件慢慢从她身上滑落下来的绛紫色衣裳


夏日的傍晚

胴体的新娘

归巢的鸟儿歌唱着

落山的太阳



诗虽难以大众化,但要努力“亲民”,使之亲近爱好诗的人。不能因晦涩和独藏于作者之心而孤寂。我希望“直白”和“易懂”是这本诗集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但当掩卷而思时,读者读到的是另一种寓意,得到的是另一种启迪。诗还是应当有诗的韵律,而不应当披着现代之名而完全口语化地多按几次 enter键。此两点,也算是对诗的一种风格的思索吧。

先生的这本诗集共收录有故乡、亲情、我之爱、坐在爱情的坝上、关于创造、关于沉沦、关于生命、四季、花草树随笔、心语、耳闻目睹之余等十一辑149首,另有组诗《母亲》5首。诗人通过这些主题,在人生的旅程里采撷着生命的浪花,我想,即使这些撷英无关诗海的涟漪,但毕竟溪流汇海,又为大海注入了不经意的不咸之水一滴。

读先生的诗,好生感怀他当初送我的那颗青色橄榄。“那年大三/我偷着离开武汉/跑到北京定福庄/送你一颗青橄榄”,我至今仍然痴痴地笑着,等着。“我想有一天老了/老得行路艰难/但只要我们心里/还装着那颗青橄榄/我会买了 依然/咬一口/留你一半”。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左力.jpg

最新消息

520微拍堂商家专访|让作品自己说话,让买家放心出价”

2023-05-15 11:22:25

“合子记—陈国桢藏古代瓷盒及其捐赠古代陶瓷展”开展

2023-05-15 11:18:15

赵燕女士就公共艺术展开圆桌对谈,打造强体验感华熙LIVE模式

2023-05-10 10:07:48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与浙江大兴影业集团共建“大兴电影学院”

2023-05-09 11:55:19

世界艺术品交易新标地!——【域鉴嗨淘】即将隆重上线

2023-05-07 11: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