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在大地升华 精神在民心永驻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时间:2009-11-09 16:05

真情在大地升华  精神在民心永驻

豫剧《公仆孙文龙》唱红大河两岸

■文/王宝 杨芳 陈天圣

永不退化的民心丰碑

滚滚黄河东流去,

阅尽人间沧桑。

多少英雄作古,

多少往事如烟,

难尽数。

谁与评说,

谁与传承?

唯有孙公铭心头,

情思永难休。

       这是太行山上的一位诗人看了《公仆孙文龙》后有感而发的一首诗,他表达了诗人近年来看到在太行山上、黄河两岸人民对孙文龙真挚的思念之情。

       大型现代豫剧《公仆孙文龙》在晋、冀、鲁、豫等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越唱越红。所到之处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在电影大片、电视剧、歌舞秀等各类文化载体冲击下,越来越萧条的舞台戏剧大多数几乎到了难以生存的境地,而河北春燕豫剧团却一支独秀大放异彩,广受欢迎,这是为什么?答案是:河北春燕豫剧团编了一幕让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非常喜欢的好戏——《公仆孙文龙》。他唱出了党员干部的心声,唱出了人民群众的向往,它是呼唤时代、呼唤良知、呼唤社会进步发展的强音。孙文龙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他走一处干一处,干一处变一处,变一处富一方。先后在太行革命老区的阳城、武乡、屯留三县任职期间,正是十年文革期间批判唯生产力论“宁要无产阶级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口号下,头顶乌云滚滚的恶劣气侯,脚踏甚嚣尘上的阶级斗争为纲的腥风血雨,力排各种干扰,使三县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三县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他却积劳成疾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年仅五十一岁。他虽英年早逝,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丰功伟德却永远铭刻在太行老区人民心中。成为太行老区人民心中一座永不退化的丰碑。

       忠诚留得清香在

       孙文龙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忠诚的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他从省委机关到山区农村,从基层干部到县委书记,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孙文龙祖居山西省阳城县孤堆底村,1931年12月26日生,1982年3月16日病死在屯留县委书记的岗位上。从小因家境贫穷,8岁就当小长工,每天给富农放牛,9岁种田,挑水担煤,起早贪黑,苦苦争扎,贫穷在幼小的心灵印上了深深烙印,立志长大以后,定要为穷人的翻身解放做一番事业。

       1949年,18岁的他在学校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未毕业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后转到山西省委机要处工作。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从优越的省委机关返回老家阳城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副县长、县革委会主任,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他对革命衷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 直至积劳成疾,因公殉职,年仅51岁。

       在阳城,他思想超前,开种植苹果之先河,给寺头人民栽上了摇钱树;他树旗标帆,栽桑养蚕,使阳城的蚕茧产量成为“山西之首,华北之冠”;他开渠截流、筑坝建库,创出了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白桑“一滴水”精神闻名世界;他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高寒山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与赞扬。

       在武乡,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赢得民心,山西省委推广了武乡的经验;他移花接木,使武乡一跃成为全国新蚕区的一面旗帜,受到国务院的表彰;他改土治水,全县136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惠及人民。

       在屯留,他致力发展,科学规划,对农业进行综合治理。使蚕桑生产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之一,五里庄丝织挂毯走向了世界。他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清廉善政,实干富民。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崇高品质,生前死后,中共阳城县委曾三次发文,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向他学习,成为人民群众公认的优秀典型,焦裕录式的好书记。

       人间处处有真情

       孙文龙书记一心为人民,人民不忘孙书记,河北春燕豫剧团坚持“三贴近”,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太行山上的阳城武乡屯留当过三县县委书记的孙文龙同志为题材,编写的大行现代豫剧《公仆孙文龙》,采用了用身边闪光点的现实手法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既反应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又表达了当地人民对已逝去的人民好公仆、共产党培养的好干部的深深的追思之情;他们在太行山上、黄河两岸巡回演出,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孙文龙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位观众。孙文龙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春燕豫剧团团长俎本新,惟妙惟肖的演技堪称一流,他不但把孙文龙演活了,而且把孙文龙的精神世界用艺术的渲染手法唤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把一个已故的孙文龙活脱脱地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不但演员真正进入了角色,把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而且把广大观众也带进了角色,回到了《公仆孙文龙》的时代,观众面前看到的不是戏中的孙文龙,而是当年他们的孙书记,是孙书记又来到了老百姓中间,让他们动情、兴奋,让他们沉重悲痛。让他们回忆起孙书记和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刻,回忆起孙书记舍生忘死地为他们做的一件件、一桩桩利国利民的好事、实事、真事。回忆起孙书记和咱老百姓一条心、一股劲、一个志向、一个愿望——就是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过上好日子。

       剧组无论在山西上党老区的农村和城市,或是中原大地的登丰少林,或是在冀中复地的石家庄、保定,大同小异的是整个演出场面自               始至终剧院鸦雀无声、秩序井然,无论是男女老少都被孙文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大形象所感染,被他对人民的事业如痴如醉的情感所动情,全都沉浸在悲痛中,直到剧终谢幕,观众还沉浸在戏剧的情感中,演员谢幕后都站起来予以热烈而真挚的长时间的鼓掌。曾是晋豫边区中枢所在地的阳城县水村的演出更让人感动。演出时剧院盛况空前,仅能容纳1千多人的剧院,这次竟挤了两千余人,挤得水泄不通。一些迷恋在麻将桌上和棋盘上的人们,听说演出《公仆孙文龙》,掀了麻将牌,顾不上谁输谁赢,起来就往戏院跑。演到动情处,无论男女老少无不伤心落泪。演出结束后,观众予以长时间鼓掌,直至演员谢幕结束,有的观众还是一步三回头的不得不离开剧院。据一些常看戏的观众讲,这不仅是在水村,而在全县都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特殊现象。

       真情在民心燃烧

       一片冰心在观众。

       感动在这里升华,真情在这里燃烧。

       春燕豫剧团每到一个地方演出,人民群众首先要求的是必须演出《公仆孙文龙》这幕戏。09年5月剧团正在河北省演出,河南省登封市有个建勋煤矿在当地很有名气,为社会做了不少公益事业。该矿矿长看到《公仆孙文龙》的剧本后,感到孙文龙的精神实在是太可贵了,值得大家好好学习,故特邀剧组千里迢迢从河北赶往河南为矿工演一场。从河北的演出地到河南的登封少林,千余里的路程,光运输费少说也得上万元,但是这位矿长说:“为了让广大矿工能学到孙文龙精神,无论花多大代价都值得。”现在的青年人,大多是爱看晚会不看戏,但听说是演《公仆孙文龙》不到开戏时间就座无虚席,演出中间,孙文龙感天动地的事迹和剧组人员精湛的演技引起了广大矿工强烈的共鸣,所有观众都沉浸在悲痛和惋惜中,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致以长时间的掌声。第二天在工余饭后,成了矿工们议论的热点。老工人们认为过去的干部确实就是这样,也有不少青年矿工提出质疑,认为这个人物是剧组杜撰出来的,世上哪有这么好的干部。因各种原因没赶上看的矿工主动找到剧组负责人,要求重演一场,由他们掏钱。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艺人不往来。”但有一件事却打破了这种界限。

       安徽省淮北剧团的孙团长听说春燕剧团演出的《公仆孙文龙》的剧情很有教育意义,每到一处都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就请春燕剧团的俎本新团长,率团为他的剧组员工演一场。一是取经,二是让演职人员接受教育。演出的过程中,台上的演员声泪俱下,台下的演员更是泣不成声。演出结束后,台上台下两个团的演员泪流满面地互相拥抱,互相致意,互相鼓劢。剧团为剧团演出一般情况都是义演,是不能收钱的。但该团的孙团长拿了一万元现金,硬是塞在俎团长的手里说:这点钱你必须收下,为我们老孙家出了这样一位好党员、好干部,我感到自豪和荣幸。

       剧组应邀到太行山上的革命老区,曾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的长治市武乡县墨灯乡演出时,因为剧中主人翁孙文龙曾在武乡县任过县委书记,因此,一位80多岁的王老先生和几位孙书记为其落实政策的老同志找到剧组讲:“孙书记到武乡后,仅几年时间,就使武乡的农业、水利、林业、蚕桑、工业、企业等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大发展。特别是文革后期落实干部政策,不到一年时间就为我们2220余名各级干部和一大部分知识分子平反昭雪,占到武乡总案件的99.7%,把一些多年的、几任领导都没有落实的积案、冤案,很快予以落实,使我们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为武乡老区的建设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武乡当年被山西省委树为落实政策的典范,在武乡召开了全省落实政策现场会,推动了全省干部政策的落实。孙书记的事迹太多了,你们演的这个太短了。光在武乡的典型事绩就能演上个三五天,建议你们要再编几本,编成连本戏,你们需要哪方面的材料,我们可以大力协助你们,不要分文钱的报酬。”

       在孙文龙同志也曾任过县委书记的屯留县演出后,十几位观众,有男有女找到剧组,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们说:“你们演的太感人了,但就是没有把孙书记在我们屯留当书记时的典型事情写进去。孙书记一到我们屯留就进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大力号召我们栽桑养蚕,他亲自手把手的教我们修剪桑树,为我们讲授养蚕知识。两年多的时间,就使我们屯留的蚕茧产量翻了几十倍,还被省里和华北地区树为新蚕区的一面旗帜,我们老百姓都得到了实惠。孙书记去世二十多年了,但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永远不会忘记孙书记为我们开创的蚕桑事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你们为什么不把孙书记在我们屯留为老百姓栽桑养蚕的事情写进去?”

       在阳城县北留演出后,几位老同志找到剧组向俎团长说:孙书记是一个放得下架子、挽得起袖子、卷得起裤子、赤得起双脚、进得去田里、滚得起泥巴的,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书记。他在阳城任职时,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亲自扛着标杆,跋山涉水搞测量、画图纸、跑项目、筹资金,和民工们成天摸趴滚打在工地,建成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县级水利工程枢纽——北留水轮泵站。不但解决了沿线数万人、畜饮水问题,还让数万亩良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在阳城大安头村演出时,70多岁的赵振红先生,专程从晋城赶去看《公仆孙文龙》,他是孙文龙同志任阳城县委书记时的县革委会主任(等同县长)。演出结束后,他抱着孙文龙的扮演者俎本新团长泪流满面的说:“老伙计呀,你走的太早了,我们留下来的人都太想您了。”大安头村很多村民围着剧组人员讲:“孙书记当年在我们大安头发展科学种棉花试验,创下亩产150余斤的全国高寒山区棉花高产记录,受到了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夸赞和接见,孙书记还代表我们出席了全国棉花工作会议。

       凤城镇的牛抵虎庄是一个贫困的山庄。当剧团演出结束后,村民们感到孙书记的事迹太感人了,对老百姓太好了,总是觉得看不够。在剧组完成演出场次即将离开时,老百姓找到团长说:“你们不能走,现在我们自己捐钱,希望能再给我们演上一场孙书记的戏。”因此,有村民主动捐100元、50元、10元、5元不等,俎团长感到盛情难却,无论钱多钱少都不在乎,主要是不能伤害老百姓对孙书记的真情实感。结果又重演一场。在石家庄演出时也遇到同样的事情。演出结束后,有个预制厂的老板拦着不让剧组走,他说,他自己掏钱再重演一场《公仆孙文龙》。没有办法,只得重演。那天晚上下着雨,观众都打着伞,直至演出结束观众都还迟迟不肯离去。

       在阳城寺头乡演出时,距演出地有10多里的一个小山庄,住着一个70多岁有病的老人,平时坐着轮椅,听说乡政府所在地演出《公仆孙文龙》,他非要让孩子们陪他去看戏,孩子们只好顾了一辆拖拉机,把轮椅放在拖拉机上,再由拖拉机拉着送到剧院。他在观看演出时,和寺头的观众都在哭泣,有的抑制不住情感,情不自禁放声痛哭。他向剧组人员讲:“上世纪50年代,孙书记曾在寺头任书记时,带领我们寺头人民栽桑养蚕种植苹果树,几年后我们的蚕桑苹果树成了摇钱树,也成了我们寺头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当时全县都没有苹果树,是孙书记为我们开创了种植苹果树的先河,改变了阳城人没吃过东北苹果的历史。每到苹果收获季节,全县各乡镇、各机关厂矿,甚至一些邻近县的都跑我们寺头买苹果,那时的寺头人都感到神气和荣耀。因此,在孙书记调离时,我们全体寺头人为他敲锣打鼓,为他送了锦旗。从此以后,阳城很多地方都学着我们寺头人栽桑养蚕,种植苹果树,大多数没有资源的乡镇,蚕桑和苹果成了支柱产业,也是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收入。

       说不完的感动,倒不完的真情,用不完的材料,写不完的诗文,孙文龙同志用自己平凡的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的誓言,愿孙文龙精神传遍神州大地,激励后人来者,构建和谐社会,共创中华辉煌。


最新消息

核电重启大门半开

2012-06-19 11:18:07

自给式太阳能或将进入家庭

2012-06-19 11:15:48

央企抄底 光伏业格局生变

2012-04-25 10:34:07

2012第八届中国能源投资论坛5月在京召开——聚焦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与投资机会

2012-04-25 10:20:30

三大核电巨头技术路线之争初现端倪

2012-04-16 1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