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PE热潮能否再续

来源:              时间:2011-07-19 15:05
■CUBN记者 易斐 北京报道

       近年来,中国PE狂飙突进,PE种类各异。业内认为,PE是新兴产业孵化器,是地方政府另类融资平台,是社会资源货币化捷径。PE是一种面向合格投资人募集的专注于未

       上市股权投资的基金,不止投资,还介入公司管理,在创造价值后获利退出。

       有限合伙制是国际最为常见的PE组织形式。一般情况下,基金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LimitedPartner,LP)不参与管理、承担有限责任;基金管理公司则作为普通合伙人(GeneralPartner,GP)投入少量资金,掌握管理和投资等各项决策权,承担无限责任。

       2007年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为PE发展打开了制度之门。之后,无论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还是国有投资者、银行业、创业者,无论是外资巨鳄还是中国精英,都在混沌中开拓着这个行业的边界和规范。在设立、融资、投资、退出的每一个环节,都演化出与中国国情接轨的操作模式。

       作为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金钱资本的组合体,PE迅速被各方赋予了新的功能。监管者将它视为培养新兴产业、提供增值服务的孵化器;地方政府一度将它视为套取各方资金的另类融资平台、拉动GDP的新抓手;对于部分具有人脉和关系的内部人来说,PE则是将各种社会资源迅速货币化的稳妥途径。

       正是由于PE提供的想像空间,使得这一行业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面对不同力量的博弈,PE因其天然的市场化属性,业已逸出了管理层预设的发展轨道,从官办主导的模式向市场自生自发的方向狂飙突进。从上海、北京、天津出现的竞争性优惠政策,到各地巨型产业基金的兴起;从银行、证券业的高歌猛进,到草根PE的遍地开花,一度被视为PE发展障碍的审核、融资和退出难题,都在无形中被逐渐消解和淡化。

       钱潮涌动如火如荼

       正是由于投资者的热情,对于投行来讲,最直观的感觉就是钱多,钱真的太多了,对绝大多数创投机构来说,2011年绝对是个不缺钱的年份。动辄几十亿规模的新基金成立不断,昭示着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这个行业正如日中天。

       2011年上半年,中外创投机构共新募基金73支,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量为81.03亿美元;上半年共发生605起投资,已披露金额的538起投资总量共计60.67亿美元;退出方面,上半年共有228笔VC退出交易,其中IPO退出达198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创投市场的投资金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数额。与此同时,随着煤炭等资源领域投资受限,楼市股市持续低迷,规模庞大的民资也在迫切寻找出路,掀起新一轮PE热。

       此前,此前一向敢为天下先的温州挂牌成立了股权营运中心。这意味着温州大量未上市公司的股份可以进行产权交易,为充沛的当地民资提供了新的投资场所。另一方面,温州炒房回笼资金转向VC/PE已很明显。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温州以各种形式投入到股权投资领域的资金不下200亿元。

       热潮背后的灯下黑

       随着全民PE热的升温,相关问题也次第显现。最为业界诟病的,即是公募化风险和利益输送。与国外不同。事实上,中国的PE管理界,吸引的并不只是投资专才。利用眼光与人脉合理增收的光环和诱惑,令诸多社会精英、退休官员纷纷加入这一领域。而越来越多的生产型企业,也开始尝试PE,或为主业整合助力,或干脆进入新的投资领域搏杀。

       “在海外,管理人应当是具备丰富经验和投资履历的专业人士,现在中国似乎人人都能做PE,这是经济上升周期的一种特殊现象。”一位合资投行人士引用巴菲特的名言称,“只有海水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较之业界关心的“公募化”风险,外界的批评更多集中在所谓“PE腐败”上。随着去年底创业板的启动,PE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间赚取的巨额差价显性化,更使得民议沸腾。

       温州投资客张宇民表示,他从2007年就开始布局股权投资。“这个行业看着高深,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无非就是股权交易获取差价。”张宇民认为,美国这样的成熟资本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资产价格差距不大;但在国内,差价可在2~4倍之间。所以,即使投资的企业成长性一般,通过上市退出照样能赚钱。

       “PE说到底还是有钱人的游戏。因此要有明确的监管法规,在募集阶段确保PE的投资者都是有实力的个人或机构。”一位外资PE的负责人这样说。当前的现实是,很多不合格的投资者已经被PE的狂潮裹挟进来。无论是上海汇乐的投资者,还是通过银行购买信托类PE理财产品的高端客户,事实上多数都无法承受PE至少五年的投资期限。

       募资己现“寒潮”

       尽管人民币基金的募资现在还是风起云涌,但己开始显现阻尼效应。胡祖六指出,从全球的角度看,受金融危机影响,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投资人还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PE融资的过程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

       PE大佬卓福民则讲了一个此前不久发生在美国的故事。

       在一次400人规模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大会上,纪源资本的美国合伙人亲历了美国投资人投资中国意愿的减弱。因为现场有100位LP代表举手示意到过中国,但是只有不到40位LP代表举手表示愿意投资中国。

       “美元基金的拐点已经出现了。”卓福民表示,美国人开始冷静地思考哪些可以投,哪些不可以投。不像前几年,一听说中国好,便蜂拥而至。

       那么,人民币基金的命运又将如何?是否仍将像之前一样火爆依旧?业界人士的答案并不乐观。“我认为人民币应该理性了。”卓福民判断说,央行的水龙头关紧了,去年到现在(6月10 日)共有11次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大量资金被收拢了,在这样一种大形势下,全民PE应该会慢慢冷静下来。

       上海新银坤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吴立林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实际上挤出了一些资金。有些资金对于PE的态度可能从原来的积极认同变得消极。此外,富裕人群对于投资PE提出的要求较多,也使得PE募资变得困难。吴立林说,创业板的火爆使得一些富裕的家庭、企业和个人愿意投资PE机构,但是他们有原生态的要求,比如投资保底,此外,还要求参与基金管理。综合来说,募资的难度有所增加。

       正如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王顺龙所说,作为PE投资人的LP也发生了变化。他指出“金融危机之后,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一些LP来说,内外部都发生了变化。总体上,在过去的两三年中,由于市场的巨大波动,投资人队伍要求的信息披露,和我们的定期的沟通比以往频繁了很多。”

最新消息

订单“青黄不接”中国船企“抱团取暖”

2012-01-13 11:12:18

“费神”的欧债危机

2011-12-12 16:17:23

中航整合大幕拉开大消费概念吸引李嘉诚

2011-12-06 14:25:45

热钱减速外汇占款46月首降

2011-12-06 14:23:47

上海拔得地方自行发债头筹

2011-11-18 21: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