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打通大湾区经济动脉 亟待推进市场与体制对接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时间:2018-11-09 09:11

u=1639391125,1569031807&fm=26&gp=0.jpg

■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 毕淑娟 北京报道

       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随着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也逐渐形成。

       多位专家指出,通过港珠澳大桥的联结,香港、澳门、珠海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湾区内要素流动得到极大便利,经济“经脉”得以打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虽然港珠澳大桥开通将使得粤港澳经济联系不断提升,但按照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发展来看,离中央的期待和“自由化”发展还有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的关键在于是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与体制对接。

       珠西城市迎来大机遇

       多年来,受制于伶仃洋天堑相隔,香港与珠三角西翼的交通一直不是很顺畅,香港到珠海陆路需要3个多小时、水路1个多小时。这也让珠江口西岸的珠海、佛山等城市经济发展略逊于东岸的深圳、东莞等城市。

       而如今,随着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香港被纳入全国高速公路网,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只要40分钟左右的车程,到广州、佛山等地的陆路距离也大大缩短,大湾区城市群基本实现了“1小时经济圈”目标。

       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副所长蔡赤萌认为,这将给珠江口西岸城市的发展架起一条“快速道”。“珠三角城市与香港的距离每减少1%,制造业、服务业中外资投入金额就分别增加0.12%至0.17%。大桥的通车,初步估算可以让珠江口西岸城市增加600亿元至1000亿元人民币的GDP。”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王福强也认为,粤港澳大桥正式通车后,珠西将是最好的区域,这其中有很多的机会。“粤港澳大湾区的任务是解决珠西和珠东的发展,珠西打造一个新的地区,珠东可以带动珠西的发展,珠西的发展可以辐射西南、北部湾、东南亚,在旅游、金融、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产业大有可为。”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内联结三地、促进互联互通的一项标志性的交通基础设施,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虎添翼。”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表示,港珠澳大桥作为三地首次共建共管的重大基础设施,不仅弥补了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交通短板,也必将产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港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承担了打造国家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使命,也是港澳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契机。对于正在寻求经济增长新空间的香港和努力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澳门,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恰逢其时。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陈勇对粤港澳大湾区内“1小时经济圈”的形成兴奋不已。他说,香港过去发展集中于港岛,随着人口增长,地不够用,正是借助多条隧道将港岛同九龙、新界连通,扩阔发展边界。香港能有今日成就,与当时基建的远见密不可分。“如今大湾区内交通基建的作用也与之类似,将帮助香港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突破瓶颈。”

       同时,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也让港澳之间第一次实现了陆路直通,把两个自由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背靠内地的珠海增加了一条快捷通道。据了解,为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内重要的货物贸易中转站角色,澳门口岸管理区设置了大型物流设施,将极大提高物流运输和周转效率。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表示,粤港澳三地人流、物流可以透过港珠澳大桥,更便捷地前往目的地,对澳门的经济、会展、商贸都有直接帮助。

       “通过港珠澳大桥,从澳门前往香港国际机场的路程约半小时,相当于多了一个世界级机场。”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表示,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澳门旅游资源将与广东旅游资源更好地连接起来,形成大湾区共同旅游市场,更好地吸引各地游客。

       在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副总监黄醒彪看来,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运营,大湾区将更加接近于成为一个整体,物流网络通达,高端人才自由流动,在“大”的同时真正形成协同效应。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大湾区为平台,更多企业可加强联系,携手对外投资。

       亟待推进市场与体制对接

       尽管港珠澳大桥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以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但有专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目前仍然面临重重挑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认为,虽然港珠澳大桥开通将使得粤港澳经济联系不断提升,三地不断地扩大开放,但按照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发展来看,离中央的期待和“自由化”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迟福林分析指出,这种差距的关键在于是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与体制对接。“港珠澳大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工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的重点与难点,在于产业体系的深度合作、市场体系的直接融合、服务体系的全面对接。比如香港特首提出来要把医院、大学办到大湾区,如果没有体制机制的突破就难以发挥好作用。”

       深圳市原市委书记厉有为则直言,粤港澳大湾区目前还没有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经济活动、经济方针政策、经济关系也没有实现同城化。“要建设一流湾区,香港和深圳、澳门和珠海生产要素必须自由流动,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要达到世界级的湾区很困难。”

       针对上述难题,深圳市原市委副秘书长李罗力认为,搞好政府合作机制是建设大湾区的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广东省内的不同行政区,还有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在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开展合作,要打破行政体制的阻隔,实现人员的自由流通和要素的自由流动。”

       李罗力建议,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首先要解决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逐步的解决行政体制之间的问题。

最新消息

金融业放宽外资准入允许外资控股

2018-03-23 14:59:45

全国人大代表李晓林:呼吁对先进技术处理废旧轮胎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2018-03-20 11:38:54

区块链走上风口 行业发展亟待规范

2018-03-09 18:33:13

白马股连跌开启布局中小创蓝筹的良机

2018-02-26 17:56:14

中英是“一带一路”天然合作伙伴

2018-02-07 11: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