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核通过率仅五成

来源:              时间:2018-01-11 11:43
■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 宋博 北京报道

       首届“大发审委”正式履职不到一个月,总共审核36家公司,未能过会的企业达到13家,还有3家暂缓表决,IPO审核通过率仅为56%。

       其实,自今年下半年以来,IPO通过率就出现明显的下降。而在今年10月份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二为一组成“大发审委”之后,甚至出现了一天之内6家上会审核的拟IPO企业仅1家获得通过的罕见纪录。这一结果可以说是发审制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整个资本市场为之震惊。

       而最近的56%IPO审核通过率与之相比,也就不算令人吃惊了。

       最新审核通过率仅五成

       据悉,11月7日共举行两场发审会,总共审核6家公司,包括尼毕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春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春秋电子”)、国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锦和商业”)。最终,仅春秋电子1家过会。

       实际上,第一批经第十七届发审委审核的IPO结果10月17日出炉时,业内就已经嗅到了审核从紧的转向。当时审核5家企业4家通过,壶化股份1家被否。该公司2015年以来业绩趋势性下滑却在最近三个月快速增长,受到发审委委员高度关注。

       这是创业板发审委与主板发审委合并以来,“大发审委”的首次运行。

       证监会10月13日预告审核工作会日程之后,市场对首批审核高度关注,且持乐观态度。证监会也十分重视,在对5家企业的审核当中,发行部副主任郭旭东全部参加。但是略显意外的是,首次审核就有一家被否。

       当时有券商内核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IPO项目准备阶段并没有明显变化,依然是坚持“质地好、瑕疵少”的原则进行项目遴选,新一届发审委委员态度趋严,但是否形成趋势还需要多看几次。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严格把关有利于维护投资者权益,推动资金脱虚向实;但另一方面,否决率过高也是效率损失,是对资源的浪费。

       与以往相比,第十七届发审委确实比较特殊。首先,这是主板发审委与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之后的第一届“大发审委”,对所有企业的审核理念和审核标准都趋于一致;其次,发审委委员的构成有很大改变,根据证监会第十五号公告,总共63名委员,42名专职、21名兼职委员,证监系统内占大多数,构成丰富,除传统的监管、会计、法律方面的委员外,还有稽查、风控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第三,审核节奏更快,审核过程更公开。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证监会内部加强了权力约束,包括发审委在内多名证监内部人士落马。特别是近期因为乐视网上市被指造假事件,还牵扯出多名前发审委委员被查的往事。

       而中阅资本总经理孙建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严格审核实际上也有利于从“鲤鱼跳龙门”的审核制向注册制过渡。“无论是美国的注册制还是中国香港的遴选制度,都是希望给企业一个不断纠错的机会,在审计过程当中去调整,这都需要严格的审核。”他表示,因为审核过松的话,企业随意上市,就不会重视审计和信息披露。

       有业内人士也认为,目前的审核机制明显不顺畅。要想根本解决问题,还是需要推进新股发行制度的注册制改革。

       IPO注册制相距不远

       有媒体预测,以首届“大发审委”正式履职为开端,预计未来IPO和并购重组审核都会趋严。新一届发审委关注的重点除了财务数据本身,也开始关注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规范性、内控和关联交易等一系列问题,这个趋势很可能会成为未来IPO审核的常态化趋势。

       在IPO审核趋严的背景下,新发审委对IPO企业从严审核有利于提高上市企业整体质量,从而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最终有利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尽管发审委的工作对证券市场来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从两个方面完善发审制度:一是要强化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方针,转变发行审核的理念。二是要出台配套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发审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完善。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处罚力度,震慑虚假上市、包装上市等重大违法行为。

       发审制度历经多次改革,但满意度有限,唯有废除发审制度才是最好的改革。在退市制度日益完善的大环境下,推进发审制度改革的大旗都指向了注册制。唯有大力推行注册制,A股才有望完全市场化,类似的金融腐败才可能被最终杜绝。取消发审委是必然趋势,也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经阶段。

       而另一方面,2018年2月28日,是人大授权注册制改革“两年有效期”的最后截止日。也就是说,还有3个多月,人大授权就将期满。在人大授权注册制改革的两年中,IPO审核内容与形式发生了悄悄的质变,监管层淡化了IPO实质性审核,目前证监会发审委已将审核重心转向IPO材料及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及完整性上,这是十分重大的IPO审核观念的转型。

       目前,注册制改革似乎仅差临门一脚:一是将IPO实质性审核权下放给证交所上市委员会,并将证交所的实质性审核前置于证监会的IPO注册,证监会仅从IPO材料真实性角度去把关,并对证交所的实质性审核拥有“负面清单”式一票否决权;二是IPO节奏市场化,IPO节奏应由投资者“用脚投票”或“用手投票”的实际行动来决定;三是IPO定价市场化,IPO定价不设窗口指导,应由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自动博弈生成。这就是IPO注册制的实质,一级市场“去行政化”,还原一级市场的“市场属性”。因此,注册制并不神秘,仅隔一层纱。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