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澳门将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来,在中央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以及澳门与内地社会各界人士和教育界同仁的齐心协力下,“教育兴澳”“人才建澳”已上升为澳门的发展战略,人才培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逐步为经济发展提供多元而优质的人才支撑。
教育兴,则澳门兴。20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过很多努力。
2006年,澳门特区政府颁布了《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自2007—2008学年开始实施15年免费教育,该法规定,免费教育由原来10年正规教育拓展为15年,即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自此,澳门成为世界上少数从幼儿园到高中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地区之一。这是澳门历史上第一次对大学和高等专科以外的教育进行立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回归之时,没有人想到我们能享受15年免费教育!”澳门市民纷纷感叹。
回归前,澳门的教育基础十分薄弱。20世纪80年代以前,澳葡政府对华人教育的投入基本为零。当时公立中小学校只有10多所,仅收葡萄牙人或土生葡人的下一代,华人青少年只能花高价到私立学校读书。而当地高等教育的状况更是窘迫不堪,直到1981年才有第一所高校,还是私立的。
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的非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澳门特区政府一直在非高等教育投入大量资源,特区成立初期的相关开支约10亿澳门元,逐步增加至2018年的75.4亿澳门元,增幅达7倍多,教育体系呈多元发展。
近年来,随着澳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澳门在非高等教育方面,除巩固15年免费教育,还持续增加各教育阶段的经费和津贴投入。2018—2019 学年,就读正规教育的幼儿、小学及中学教育阶段每名学生的津贴金额分别为2200澳门元、2800澳门元及3300澳门元。
如今,免费教育网络已覆盖公私立学校总数近95%,年度受惠学生约为7.4万人,2018—2019学年,总资助金额25.9亿澳门元。国际经合组织推出的历届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测试结果显示,澳门当地15岁学生在科学、阅读、数学等方面的素养不断提升。
20年来,在非高等教育方面,特区政府加强统筹协调,用心布局,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回归20年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探索成果丰硕,澳门特区政通人和,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增长,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归前,澳门高等教育窘迫不堪,直到1981年才有第一所高校。1991年,为配合澳门政权移交过渡期的人力资源需求,澳葡政府收购了东亚大学,并更名为“澳门大学”。但是,直到1999年12月20日以后,这所因回归而生的大学,才真正走上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澳门大学是澳门第一所现代大学,是澳门唯一的综合性公立大学,是亚洲第一所完整书院制大学。为进一步支持澳门高等教育,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6月批准澳门大学在广东省横琴岛建设新校园,并授权由澳门特别行政区依照澳门特区法律实施管辖,是国家支持澳门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澳大新校区占地1.09平方公里,特区政府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新校区于2013年11月举行启用仪式,标志着澳门高等教育踏上新的里程。
回归20年,是澳门高等教育发展最快速的一个时期。澳门已经形成了公私立院校协同发展、教学与研究齐头并进、全面和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澳门共有10所高校,不仅文理兼备、性质多元,也各具特色、各展所长。从规模上看,首先学生人数明显增加,澳门高校注册学生人数在2018-2019学年已经超过34000人,比回归初期人数增长了三倍。其次师资队伍逐步壮大,回归初期澳门高校教研人员仅约800人,而2018—2019学年教研人员已近3000人。澳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999年仅为28.9%,2018年已经升至85.3%,充分表明澳门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而澳门2018年就业人口中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占比36.4%,1999年该数字仅为11.4%。
回归20年以来,特区政府持续推动和强化高等教育领域的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架构与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发展。2017年7月27日,澳门特区立法会通过《高等教育制度》法案,标志着特区政府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近十年来,澳门高等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的澳门学生选择留在澳门本地上大学,具有高等教育的本地就业人口比例持续上升。2018年底,完成高等教育的就业居民占就业居民的比例已上升到38.1%,证明了澳门的教育及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了澳门居民教育素质的逐步提升。
回顾澳门教育在回归之后的发展历程,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深深地感受到,国家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他说:“澳门本身发展空间有限,想要走到世界前沿,只有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自身所长,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前景。”
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窗口期,在“一国两制”事业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澳门把握国家所需、发挥澳门所长,紧迫肩负起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和责任。
回归后,澳门教育的蓬勃发展,同融合了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爱国爱澳精神渗透在澳门教育界的血脉之中。“濠江中学升五星红旗”的故事,在澳门家喻户晓。杜岚心系祖国、爱国爱澳、英勇无畏的气魄,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澳门的青少年以及教育工作者。如今,爱国爱澳已成为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
12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兹事体大,希望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担负起主体责任,在已有基础上再接再厉,把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相信澳门青年人必将成为有为的一代、值得骄傲的一代,成长为澳门和国家的栋梁之才。
回归后,特区政府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譬如通过《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将“爱国爱澳”订定为教育的总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澳门的责任感,并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将中小学的“品德与公民”,以及包含历史内容的小学“常识”及中学“社会与人文”列为学生的必修科目,并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先后出版中小学《品德与公民》教材,以及中学《历史》教材,为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对国情、区情及国家历史文化的认识。
历史长河中,20年的时间是短暂的。而回归祖国这20年中,澳门教育却交出一份让世界惊叹的亮丽答卷。
履职尽责画好奋进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