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年内通胀有惊无险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时间:2009-07-20 16:11

■CUBN实习记者 罗丽娟 北京报道

       自从国务院宣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截止到目前,6月信贷投放量高达1.53万亿元,上半年总信贷投放量达到7.4万亿元,超过2008年全年信贷投放量的23%。国信证券预测,今年全年信贷投放量将达到10万亿元。信贷投放过快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有专家呼吁,现阶段应减缓信贷投放量,避免货币政策的突然收紧而造成下半年的通货膨胀。

       两种观点

       关于网上呈现出来的担心通货膨胀的问题,专家们众说纷纭,而媒体也有两种不同声音同时传出。一方预测下半年10月份左右将会出现CPI涨幅过快,另一方坚持认为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认为会出现通货膨胀一方的《中国证券报》报道,随着资金供给的减弱和需求的上升,将会导致资金供求从上半年的充裕逐渐趋向于平衡,此时支撑货币市场利率低于银行资金成本的力量减弱,最终会导致回购利率逐步靠拢甚至超过银行资金成本。回购利率与CPI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两者的变动趋势基本是同步的。我们预测,2009年的物价很可能从10月份开始显著上升,12月份由负转正,到2009年底接近0.6%。与此相应,我们预测回购利率将从四季度前后开始持续上升,每月升幅约为10bp左右。

       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指出,通胀不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威胁。基于我国较高的国民储蓄率,高增长的货币供应并不会对物价形成重大上升压力。

       李扬指出,货币政策对经济恢复的作用不能高估,由于中国经济的问题并非来自需求方面,而货币政策是管需求的,所以依靠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作用有限。刺激经济主要还要依靠财政政策和政府投资、转移支付、出口退税及其他措施。

       对于我国未来物价走势,李扬指出,物价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供应面,而非货币供应。供应方面,首先要关注国内主要农产品和资源的价格走势;其次要关注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最后是国内价格改革措施产生的影响。他同时提醒,货币放出去后,资产价格会发生变化,当前需要着力关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

       通胀条件不足

       针对完全不同的意见,《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了几位经济专家:

       陈道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观点:陈道富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目前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未来货币将会有一定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今年内这种可能性不大。他认为,短期内通缩压力犹存,大量的货币投放短期内不会带来显著的通胀压力。天量信贷虽然一定程度上会推高资产价格,但商品过剩能平抑货币过剩,大量的产能过剩降低了我国通货膨胀的风险;另外央行微调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后期可能会产生的通胀。

       汪红驹(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主任)观点:汪红驹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外部讲,世界银行下调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而上调中国2009年GDP7.2%的预期增速可以看出,经济动力不足以造成通货膨胀;从内部来看,5月份CPI同比下降1.4%,如果我们将CPI增长达到4%以上作为通货膨胀需要开始治理的关键点,则在2010年应该不会看到这样的现象,2011年上半年也不太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报告指出,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增速比四月加快0.4个百分点,消费增长速度过慢,难以实现通货膨胀。目前,央行经过微调,通过央票发行和正回购操作回笼资金,控制流动性投放的节奏和速度, 降息空间越来越小,造成通货膨胀的内外力条件都不足。

       徐斌(安邦咨询宏观经济分析师)观点:安邦分析师徐斌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目前大家所担心的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依照过去的经验来分析,从央行发放信贷资金到流通到市场有个滞后期,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年半到2年,以此推断,目前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编后:

       观察当前的宏观经济走势,两大特性值得决策者特别关注,一是流动性过于宽松引起的信贷投放过快带来了一定的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另一是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自发性的经济增长仍未根本恢复。

       这两大特性让货币政策的取向陷入了两难境地。决策层如果对当前的通胀压力不加以重视,价格快速上涨、资产泡沫膨胀的局面很可能会重现,但如果货币紧缩的时机选择不当,又必然会严重伤害到刚刚有所启动的非政府投资,乃至造成经济二次探底。如何平衡控制通胀压力和支持信贷增长的关系,成为考验决策者调控艺术的一个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步平稳之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需要界定一个度,不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变成无度的宽松。而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前异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使明后年货币政策的回旋余地明显被挤压。”



最新消息

《大纲》能否解燃眉之急?

2013-07-31 10:45:54

武汉新规限公房装修

2013-07-15 13:47:45

新版《国家核应急预案》公布 为美丽中国筑造安全屏障

2013-07-08 16:00:11

国标实施无监管 修订大幕重开启

2013-07-02 10:45:56

欧盟葡萄酒遭遇“双反”调查国内市场格局生变

2013-06-24 16: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