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好用更应重视安全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时间:2010-05-17 14:58

■CUBN记者 董超 北京报道

       “核电”积上历史尘埃的“旧闻”,似乎就是灾难和污染的代名词,使很多人“谈核色变”。

       2008年6月15日,日本7.2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少量放射性冷却水泄露;

       同年7月8日,法国最重要的核电站之一特里卡斯坦核中心,发生含有微量未浓缩铀的液体泄漏事件,大约3万升含铀液体流入当地两条河流。

       接连两次核事件,虽然未对生命安全与核电站外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但是同样笼罩了切尔诺贝利事故的阴影,核电站安全问题再次引发世界公众的关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核电总工程师隋永滨对此发表了看法:“事实表明,大部分国家将会别无选择地发展核能。但是一定要加强核电安全的防范力度。核电发展水平的提高就取决于核电安全性的提高。”而确保核电安全的前提就是要严格按照标准、法规进行核电项目的选址、设计、运行……,否则核电安全无从谈起。

       项目初期“双保险”:

       择优选址 高效抗震

       核电项目与其他常规电力生产项目相比,最先考虑的就是地震带来的影响。所以对核电厂址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绝对不能是地震带。虽然核电设备都具有抗震能力,但是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因地震造成核事故的频率会逐渐增加。

       比如日本,它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而核电占日本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而“核水”泄漏事件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引发关于核电安全的新一轮争议。有评论指出,这次事故对于核电站所在的当地居民来说,除了余震、滑坡、缺水断电等地震带来的危险和不便外,他们又多了一层对核泄漏潜在威胁的担忧。

       基于选址这一理由,我国在核电项目厂址选择上更应谨慎。大部分核电站在选址时,都必须进行实地勘测,保证100~150年不会发生7.0级以上的大地震。隋总向记者透露,四川、湖南、湖北、江西、重庆、广西等省份都曾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提出建设核电站的要求,但是经过“5•12 汶川”地震后,有关部门和人员对于四川的申请肯定会慎重考虑。

       核电站的厂址除了选择地壳稳定的地方,沿海也是择优选择的条件。这样可以解决冷却水的问题。冷却水在核电运行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据获悉,1978年,美国三里岛压水堆核电站出现的大事故,就是由于反应堆失去冷却水,部分核燃料熔化,有少量放射性物质从第三道屏障——反应堆压力容器逸出。因此,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冷却水。

       选择地壳结构稳固且临近水源的地方建设核电站,就等于给核电站上了“单保险”,而核电设备的抗震能力就相当于核电站的又一道保险,更是不容忽视。

       据了解,除了地质条件选择之外,整个核电设备中的的每一个部件,从设计、制造再到安装前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考虑其抗震能力,每一个设备部件都要达到高于抗震实验的标准。如果因设备体积、重量的原因,无法进行抗震试验的,都要严格进行应力分析。选择地壳结构稳固且临近水源的地方建设核电站,等于给核电站上了“单保险”,而核电设备的抗震能力,就相当于核电站的又一道保险。

       运行安全“多保险”:

       反应堆安全 设计可靠 检修保障

       根据资料显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核电站“铀-石墨大功率压力管式”反应堆设计上的缺陷,更确切的说,反应堆燃料棒的结构和保护系统不合理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

       核反应堆,作为一种装配了核燃料以实现大规模可控制裂变链式反应的装置。核能利用的安全性,其中之一就是要保证核反应堆安全运行不发生事故。基于这一理由,隋总指出,采用安全可靠的核反应堆型是核电安全的“多保险”之一。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443个核电站中,70%~80%的核电站采用的是压水堆型,即用重水作冷却剂,安全系数高。

       为确保核反应堆的安全,大部分核电站在设计和施工上均采取了严密的纵深防御措施,设有多道屏障和多重保护。比如从里至外设置先进的燃料芯块、高性能的燃料包壳、隔离放射性和非放射性回路的压力边界以及牢固可靠的安全壳四道实体屏障,以防止核放射性物质的外泄。即使发生事故,也可尽量将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降低到最小。

       随着核电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多道屏障”并非具有“多重保护”的作用。中国机械重大装备办公室工程师高合川告诉记者:“繁杂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更大。减少相关安全系统和部件,反而能增加安全性。这也是未来世界核电领域的发展趋势。”比如世界上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其显著特点,就是安全系统采用了先进的“非能动”设计理念。利用固有的自然循环等物理特性,使得安全相关系统和部件大幅减少。其中,减少了50%的阀门、35%的泵、80%的管道、45%的抗震建筑和70%的电缆,提升了系统可靠性。此外,第三代核电技术在设计上还采用了全数字化仪控系统、双层安全壳等措施;在设备材质选择中,由之前的铸造件改为锻造件,机组的安全性大幅提升。

       在确保核电安全运行的过程中,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随时检修也是很有必要的。1991年,美滨核电站的2号反应堆发生蒸汽发生器水管断裂,大量辐射性冷却水流入了二次循环的冷却系统,辐射能还扩散到了空气中。3号反应堆也分别在2000年和2002年发生了辐射性冷却水渗透的事故,却一直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关西电力公司的负责人也承认,反应堆运行27年多来一直没有更换冷却水管道。

       核电设备的零部件安全指数要求高,运行一段时间,即使没有出现问题,也要进行更换或检修。高合川举例说:“比如对于水管,不只是每天需要目测检查,看有没有渗水现象,而且还要对管道内壁厚度进行超声波检查。”在核电站运行的寿命内,利用停堆换料或检修的机会,对其设备进行的有计划的检验、试验和检查。这也是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措施。

       核能利用“加强险”:

       废料处理 警惕老化

       核能利用的安全性之一还在于核废料的处理。目前,大部分处理手段是将核废料进行固化后,暂存在核电厂内的废物库中,经过5~10年后运往国家规划的放射性废物库贮存或处理。但是据有关媒体报道,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找到安全、永久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办法。中国政府虽然一贯重视核安全问题,迄今为止也没有出现过任何重大的核事故,但是针对核废料的处理手段依旧有待完善。西北、华南已建好的处置场,主要用于存放低、中放射性核废料,高放射性核废料暂时还没有处置场,只能玻璃固化后,深埋在地下暂时存放,目前,位于西北的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场仍在建设中。

       中国作为一个核电事业刚刚起步的国家,设备老化问题还没有出现。而在日本,日益老化的核反应堆安全问题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日本全国共有52个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其中三分之一以上运转超过25年。目前全世界的核电站重使用的都是碳素钢管,其管壁经腐蚀容易变薄众所周知,比如,核反应堆涡轮机房中泄漏蒸气的配水管道本来管壁厚度为1厘米,经过长年的腐蚀很容易出现破洞。这就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很多专家呼吁,应该提高警惕应对设备老化问题,确保核电设备在寿命期限内运行。此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保证核电安全,还会面临铀资源的保障能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在建设核电项目前一定要多方面、多环节考虑,避免因核事故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影响。

       中国核电“体制险”:

       监督制度 正确认识

       中国作为核能大国之一,在全球核安全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隋总严肃地指出:“我国对核电安全非常重视,自始至终建设核电站都是一种国家行为。”

       在我国国家核安全局的严格监管下,浙江秦山核电基地、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厂、江苏田湾核电厂的11台核电机组,多年来一直保持安全、正常运行,未发生危及公众和环境安全的放射性事件。按照我国核能发展规划,中国至少还要新建30座核电站,到2020年,核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届时,这个缺油少气的国家每100度电中大约就有5度来自核能。

       我国核电的安全运行与国家一系列监督制度、法规标准的严格把关是分不开的。在中国,所有的核电建设项目均由国务院核准。核电建设项目在报送国务院核准前,建设单位首先要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复,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核安全局的核电厂厂址选择审查意见书以及选址阶段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等文件;国家核安全局对核电厂实施严格分阶段安全许可制度(包括厂址批复、建造许可证、首次装料批准书、运行许可证、退役批准书)、全过程现场监督和环境监测等制度所依据的核安全法规标准,已完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国家级核安全研究机构的一位专家介绍,常规电力生产所产生的很多污染,在核电这里是没有的。只要能保证核电的安全,控制住核辐射的影响,核电就是安全、清洁的能源。

       针对核电安全问题,相关专家同时强调,关于核与辐射安全,公众要正确认识,走出“恐核”阴影,只有公众接受了核与辐射的安全要求,才能接受核能和核技术应用,才有利于健康运行的核电实现自身的价值。

       

最新消息

首部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将出台

2013-08-19 15:30:38

光伏产业将进入薄膜时代

2013-08-19 15:30:07

远大回应“天空城市”质疑被指没诚意

2013-08-12 17:00:25

佛山“限货令”致陶瓷业倒逼线上营销

2013-08-12 16:58:11

中国外汇储备亟须走出去

2013-08-05 15: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