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将成未来主流趋势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时间:2010-07-13 10:28

■CUBN实习记者 鲁匡正 北京报道

       7月5日,第二届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在世博园联合国馆开幕,前联合国副秘书长KlausToepfer、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院士等中外专家发表演讲,为崇明生态岛建设建言献策。

       崇明县县长赵奇在论坛上表示,将加快世博科技在崇明的推广应用,将建立低碳社区、低碳产业园、低碳农业园、自然碳增汇示范、低碳生态型旅游等五大示范区。

       湖南农业大学匡远配教授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建设和发展“低碳农业”,将是未来农业的主流趋势。

       低碳农业前景广阔

       早在80年代初,针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逐步恶化的趋势,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20多年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农业模式与建设经验,已经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体系,这为未来低碳农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低碳农业是一种比广义的生态农业更广泛的概念,可以说对未来农业的要求更加严格。

       低碳农业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要在农业能源的消耗中,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在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中,更加注重整体农业能耗与排放的降低,注重资源的高利用率。如崇明区在建的低碳农业示范区采用“种养循环”的模式,达到“低碳”的目的。将养殖业排放的动物粪便、废水和种植业中产生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沼渣、沼液和甲烷。沼渣、沼液在经过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还田,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诸如浙江椒江市低碳农业园、四川省苍溪县现代低碳农业园、以及上海崇明低碳农业园等示范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既是我国低碳园区建设的先锋样板,又是未来低碳农业发展趋势的缩影。低碳农业的建设正如雨后春笋般,盎然兴起。

       制约因素犹存

       “低碳农业前景广阔,但是制约因素仍然很多。”匡远配教授认为,发展低碳农业首先要保证粮食安全,其次在促进农业增收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低碳农业。

       目前,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的负面影响是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推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负面影响如温室效应加剧,污染严重,生态破坏等问题,滞缓了低碳农业的发展步伐。

       另外,要重视劳动力在低碳农业进程中的合理配置,加强人力资源支撑,尤其是知识型劳动力。只有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以及高级劳动力培养、发展、吸引和保留作为支持农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低碳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才有保证。

       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制约低碳农业发展。传统农业生产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逐高产增收,化肥农药使用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发展低碳农业,要遵循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无论“低碳”如何叫座,也不能以剥削农民和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第四,小规模、局部化制约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如小范围实行低碳农业模式,而周围仍是化学农业的“高碳模式”,可想而知,污染和不利影响将会将嗷嗷待哺的低碳农业模式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要在组织形态上改变传统观念,只有低碳概念深入人心,博得群众拥护,低碳农业的经验与模式才有推广的可行性。最后,要加大财力投入、加快技术创新。低碳农业的发展需要大范围采用生态农业的部分技术、需要相应的生产技术、生产资料与之相匹配,软硬件设施要跟踪到位,以支撑低碳农业向形式和功能多样化健康发展。政府要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掌握对市场的衔接力度。

       发展趋势拭目以待

       “对于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匡远配教授总结低碳农业的发展和趋势要符合环境的发展和要求,即发展可持续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朝良性回归。利用时间差、空间差进行立体式种养模式,组成“高效复合生态系统”;要变季节性生产为终年生产,附加农业以健康休闲、旅游观光的时尚概念;另外,未来农业还要符合快节奏且高产优质的要求,利用高新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实现高产高效的快速性农业。最终,低碳农业要形成减耗减排高产高效、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农民生活更加富足的崭新局面。

       “这份宏伟的农业蓝图,任重而道远,既是对未来低碳农业的理想描绘,又是我们发展未来农业的主流趋势。”匡远配说。


最新消息

煤炭业驶入整合轨道 煤炭整合冲刺 跨行重组将成常态

2011-05-09 16:46:50

分布式能源三难题待解

2011-04-25 12:05:42

“十二五”光伏规划目标倍增?

2011-04-12 10:44:43

今年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或提高

2011-04-12 10:31:45

政策市场双利好 石油石化装备释放国产化信号

2011-04-02 10: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