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扩容将改变资本市场格局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时间:2011-02-28 14:57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第三把交椅”不好当。

       生来就位居“第三把交椅”的“新三板”,偏安中关村科技园区一隅,几乎快成一个“光杆司令”,默默无闻的徘徊于资本市场边缘。不过,这种“食无味,弃可惜”的尴尬正迎来改变的良机。

       日前,“新三板”扩容已经日益临近,包括上海张江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多个国家级高新园区正力争设立“新三板”。在此背景下,“新三板概念”横空出世,成为兔年证券市场的第一个概念板块。

       “新三板扩容时机比较合适,是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完善,同时,“新三板”的扩容意味着场外交易市场的健全和完善,有利于高新公司融资。”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一定要做好扩容后的监管工作。

       事实上,所谓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主要为沪深主板市场,二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三板场外交易市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未来趋势应该在三板市场上公开交易

       “新三板”招兵买马

       近期高新区概念股备受追捧,相应个股水涨船高,中关村高新园区的挂牌公司股权转让也颇受追捧。

       高新区概念股价飘红的背后,是“新三板”有望扩容的传闻。据报道,“新三板”扩容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两会”前后有望公布。

       最近,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讲话也印证了这一信息。他称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抓紧启动中关村试点范围扩大工作,加快建立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

       业界传闻称,目前首批试点园区可能在15至20家;将引入具有双向报价功能的做市商制度;个人投资者将能入场交易,最小交易单元将为1000股。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高新科技公司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2006年政府选择中关村高新园区进行试点,允许挂牌企业股份报价转让。截至2011年1月,共有76家高新技术公司在这里挂牌交易。

       而随着“新三板”扩容大幕的拉开,“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数量和价值都将水涨船高。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新三板”共有9家公司完成10次定向增发,总融资额达4.38亿元。而2006年至2009年,“新三板”只有7家公司完成8次定向增发,总融资额为3.45亿元。

       不过,经历了5年的发展,“新三板”仍然只集中于北京中关村,其他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尚无法开展“新三板”业务。

       去年11月30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论坛上表示,证监会将加快推动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推动“新三板”扩容,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发行上市和再融资,积极推动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完善相关各项制度。

       至此,“新三板”扩容已经越来越近。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该园区上市办负责人卢胜表示,“新三板”落户中关村之后不久,“武汉光谷”即启动了试点申报工作。目前,区内“新三板”储备企业近200家。其中,武大有机硅、海创电子、科益药业、蓝星科技等4家的申报材料已获中国证券业协会预备案受理,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等4家已通过券商内核。

       降门槛迎散户

       高门槛的原始股投资,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不在是“望而却步”。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称,在随着场外市场建设的加速推进,“新三板”扩容后的市场有望向个人投资者重开大门。

       据悉,“新三板”扩容拟引入个人投资者,并对其实施适当性管理,门槛可能借鉴创业板、股指期货合格投资者的标准,考虑参照“2年股龄,50万资金”拟定。

       据了解,代办系统试点范围扩大的筹备工作目前已基本就绪。根据讨论中的试点实施方案,新三板扩容拟同步引入做市商制度,并重新对个人投资者开放。

       在拟引入的传统做市商模式下,获得做市资格的主办券商将向市场提供双向报价,投资者根据报价选择是否与做市商成交,投资者委托不直接配对成交,报价最小单位也将被拆分为1千股/手。

       “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较大、信披相对不完善,个人投资者进场交易存在对市场潜在风险认识不足、对挂牌公司不了解的可能性,因此应对投资者资质进行管理。”某主办券商“新三板”业务负责人表示。

       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刚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重启个人投资大门后,“新三板”市场将对个人投资者实施适当性管理,在标准上,可能会借鉴创业板、股指期货的合格投资者标准,参照“股龄不低于2年,资金不少于50万元”拟定。

       但由于试点时期“新三板”鲜见问题企业,二级市场投资及定向增资亏损案例也十分少见,业内对是否应将投资者门槛定的这么高仍存争议,截至目前这一标准并未最终敲定。

       事实上,2006年中关村初期允许个人投资者进场交易,但受限于最小报价单位为3万股/手,能参与交易的个人投资者数量较少,市场交投活跃度也一直较低。2009年6月,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修改试点办法,个人投资者投资新三板的大门暂被关闭,但当时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个人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市场的口子“并未封死”,适当时候还将考虑重新引入个人投资者。

       但随着试点范围扩大及个人投资者的引入,诸多“新三板”挂牌公司可能面临股东总数超过200人的问题。张刚表示,为解决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监督管理问题,监管部门正着手建立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制度,拟研究出台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法,填补这一可能出现的“政策真空”。

       监管!监管!

       “新三板”市场的扩容和场外市场建设的启动,必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带来更活跃的交易,其融资功能也将得到更好发挥。张刚表示,目前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无需证监会审批,只要通过主办券商向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即可。不过,随着试点范围扩大及个人投资者的引入,非上市公众公司如何监督管理亦将破题。

       “新三板”改变了原三板市场只向垃圾股扩容的不利局面,起到孵化器作用,为创业板提供优质的上市公司。在贺强教授看来,“新三板”在定位上,比创业板更接近“中国的纳斯达克”。

       按现行规则,“新三板”定向增资是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属于私募融资性质。挂牌公司需事先私下协商确定增资对象,不能公开招股,刊登定向增资公告前,就要确定融资价格、融资额、融资对象。换句话说,这里不会出现创业板“超募”现象。

       2009年7月,久其软件成为“新三板”首家成功转板公司,之后,北陆药业、世纪瑞尔也先后跳槽至创业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也是“新三板”受各方追捧的秘密所在。

       不少“新三板”公司股价狂飙,与资金大量涌进密不可分。张刚表示,“新三板”最大的魅力在于挂牌企业未来的潜力,如果能够IPO,就相当于在“新三板”市场捡到了原始股。

       2010年有两成“新三板”挂牌交易公司的股价翻倍。其中,中海阳、恒业世纪这两只股票2010年的涨幅分别达2958%和2780%。在7只挂牌交易的“新三板”公司中,有近50只股票去年取得正收益,这一比例远远超过沪深A股。

       事实上,PE/VC以及自然人股东热衷于“新三板”,并非没有原因。此前中小创业板离谱的“三高”发行,挂牌后的高估值所形成的巨额财富效应,应是最大动力与催化剂。毕竟,如果成功实现转板,投入与产出比例将出现严重不对等。

       创业板变成亿万富翁制造基地已是不争的事实。据资料统计,此前挂牌的158家创业板公司中,批量制造了504个亿万富翁,平均每家产生3.19个,令市场咋舌。

       有了创业板造富的前车之鉴,更因创业板某些公司突击入股的教训,“新三板”所出现的增资潮更应引起警惕。亏损公司诺思兰德的增资就很能说明问题。去年上半年,诺思兰德还亏损111.68万元,每股亏损0.12元。但每股高达21元的增发价居然还招来哄抢,有15家机构前往谈投资合作,意向资金高达8000万元,背后的真实意图不言而喻。

       为此,财经人士曹中铭建议,即使某些“新三板”公司能够成功转板,也要对突击入股的股份有锁定期,一来可以增加这些财务投资者的资金成本,二来可以减缓其所持股份解禁后对股价形成的冲击。同时,亦可对其他后来者的一种变相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能否顺利转板?市场人士指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架构尚未基本完善,“新三板”转板机制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西部证券“新三板”业务部总经理程晓明认为,一旦扩大范围,“新三板”上市节奏会非常快,预计每年能挂牌500到1000家。

       目前,“新三板”扩容时机比较合适,但一定要做好监管工作,防止内幕交易,监管得好则容易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监管不好则不利于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贺强指出,管理层欲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与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就应该打破地方利益割据的局面,将各地诸如柜台交易等集中起来加强管理。

       

最新消息

互联网金融销售或触红线资金安全是监管重中之重

2014-01-14 12:02:40

着重个股研究并积极参与结构性机会

2014-01-14 12:02:12

IPO开闸重启打新盛宴 是利好还是利空?

2014-01-14 12:01:42

第三方支付联姻网贷市场 “模式”难定

2014-01-14 12:01:06

中国红酒业步入微利时代

2013-12-30 10:37:30